相比之前,今年
3D打印技術發展速度超乎尋常,僅僅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就相繼推出了眾多全新的
3D打印技術和工藝。而且,在這波大潮流的推動之下,國際上眾多大型科技企業也都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巨大潛力,紛紛轉型走入增材制造領域,讓3D打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發強盛。
德國EOS成為增材制造領域“新龍頭”
今年,德國財經雜志《Manager Magazin》與歐洲第一大管理咨詢公司貝恩(Bain & Company)共同創建了“Game Changer(游戲規則顛覆者)”獎。該獎共分三個子獎項,分別是“Challengers(挑戰者)”、“Incumbents(在位者)”、和“Focused Players(焦點玩家)”。其中“Challengers”獎的獲得者不是別人,正是增材制造公司EOS公司。
衍生閱讀:《又一巨頭造訪?日本東芝強勢入駐增材制造產業》
“作為市場領導者和革命性的工業級3D打印技術的先驅,我們很自然地將EOS列為了Game Changer獎的候選人。”該獎項的評委之一、零售巨頭麥德龍(METRO AG)公司CEO Olaf Koch稱,“EOS從其1989年成立以來至今的發展,為其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證據,這個時期該公司的業務從快速原型制造到生產系列小型機器再到提供更大的設備。EOS是技術創新和創造能力的優秀典范。該公司對于該3D打印技術產業鏈乃至整個經濟的當前、特別是未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雖然今年陸續傳來3D打印行業的不良消息,如美國兩大行業巨頭Stratasys和3DSystems由于經營不善出現了一些問題,給整個3D打印行業帶來了不好的消息。但EOS此次的成功無疑為整個行業重新樹立了信心,并且給未來的發展也開創了美好的前景!
震旦行力圖稱霸兩岸2D和3D打印市場
震旦集團甫歡度51歲生日,從代理打卡鐘,到現在銷售最熱門的
3D打印機,一步一腳印踏實走過半個世紀。為永續經營,震旦集團積極進行轉型,將分別從品牌、市場、商品、通路等面向啟動四大戰略,期開創集團新的成長動能。
新開創的3D打印市場已逐步展現成果。震旦行指出,震旦3D事業在兩岸巿場布局積極朝醫療、鞋業及汽車和航天等領域發展;其中醫療包括牙科,治療、矯正、植牙、齒模、牙套、美牙等,另有助聽器、外科手術輔助材,復健等,現在則再切入時下最夯的醫美市場。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指出,3D打印在未來十年內將有很大的發展和變革,受惠于3D打印技術的進步和前端掃描整合,應用范圍將突破原本局限在《原型制作》的領域,進而拓展至個人化消費性商品的品項,其中《醫療用3D打印裝置》更被看好成為未來主流領導產品,包含牙套、矯正器、整型器具等,都可利用3D打印快速客制產出。
市調機構預測,未來三年兩岸3D打印市場年復合成長率將超過50%,震旦將積極跨入醫療、汽車、時尚、電子、教育等3D應用市場,目標成為兩岸最大的2D加3D打印渠道商。
大陸3D打印巿場方面,目前震旦除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及蘇州等地建立3D打印的銷售團隊,并陸續與當地政府合作成立3D打印中心,共同推動市場成長。未來將透過O2O在線線下的方式,加速各產業數字化直接制造(DDM)的應用發展。
分拆后的惠普公司業績迅速兩極分化
惠普于11月1日分拆為兩家公司:惠普和惠普企業公司。3日,兩家新公司報告了上一財年最后一個財季及全年的業績,并公布了本季度的業績展望。然而,情況并不是很好。
作為一家統一的公司,惠普上一財季營收同比下降7%,至284億美元,基于匯率波動進行調整后同比下降2%。美元匯率目前走勢強勁,而惠普在國際市場有大量業務。上財季,惠普每股收益為93美分,同比下降12%。
分拆后的新惠普業績出現了明顯分化。該公司繼承了老惠普的PC和打印業務。新惠普預計,2016年財年每股收益將為1.59至1.69美元,低于分析師平均預計的1.77美元。在周二美國股市的盤后交易中,新惠普股價下跌超過5%。新惠普同時預計,第一財季每股收益將為33至38美分,低于分析師平均預計的每股42美分。該公司表示,業績展望差于預期主要是由于對員工退休計劃及相關成本的調整。IBM和Lexnark近期也做出了類似調整。
NASA拋16億大量訂購3D打印發動機
Aerojet Rocketdyne公司與美國宇航局(NASA)有著長久的淵源。這家航空航天企業在NASA致力于太空事業的早期就在為其提供發動機和火箭發射器。尤為值得自豪的是,自從1981年以來,該公司的RS-25發動機已經為航天飛機所有135次飛行提供動力。因此RS-25也被稱為航天飛機主發動機。不過很快,它又將獲得一個新的頭銜:太空發射系統發動機。眾所周知,NASA最近一直在致力于開發太空發射系統,希望通過該系統將人類送上火星。為此,NASA剛剛與Aerojet Rocketdyne簽訂了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將在未來十年繼續使用后者的RS-25發射器。
空間發射系統(SLS)實際上是從航天飛機演變而來的。NASA為它在未來20年里規劃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任務。它會將人類史無前例地送抵更加遙遠的太空,而最終目標是在本世紀30年代的某個時候將宇航員送上火星表面。而獵戶座乘員艙也預計將在2020年被送入月球軌道。不用說,SLS計劃要需要使用大量的發動機,而可靠的RS-25是顯而易見的選擇。
最近,NASA一直在Aerojet Rocketdyne公司的幫助下對大量的
3D打印發動機部件進行測試。而RS-25發動機還在今年5月份進行了點火測試。16臺升級后的發動機目前正存放在NASA的Stennis航天中心,將用于首批四個SLS發射任務。其中包括首批的兩次關鍵試飛——Exploration Mission-1和Exploration Mission-2。與航天飛機不同的是,SLS的火箭發射器在每次發射之后不會修復,所以每次發射都需要使用新的發動機。這對于Aerojet Rocketdyne來說是個大好消息,它與NASA這次簽署的合同將持續到2024年,16億美元的合同金額將使該公司獲得充足的資金來提供改進的新型發動機。
但是NASA目前仍有漫長的道路要走。迄今為止其首個太空發射系統尚未建成,其第一次試飛在2018年之前很難實現。NASA仍未對RS-25發動機正式發出任何大批量的訂單。不過好在該合同已經包括了一份訂單,而且SLS計劃表明,未來的訂單將會源源不絕。
3D打印全球遠略:霍尼韋爾在印度做什么?
我們知道頂級的跨國公司都在紛紛布局他們的全球增材制造戰略,設備端像惠普這樣的公司還未正式推出其增材制造設備,就已經在專利領域的數量和覆蓋面遙遙領先了。而應用端像NASA更是10年前就在其航空中心配備了增材制造設備,更不要提GE和霍尼韋爾這些歷來以技術優勢領先業界的企業。
提起印度,前有GE投資2億美金在印度設置的“精彩工廠”,提供從虛擬設計與工程領域的快速設計與原型,到智能設備領域的可以遠程編程控制的“精彩”設備,超級計算領域的編程建模與仿真,增材制造/
3D打印領域的金屬與非金屬的3D打印,以及材料科學領域的GE不同的業務之間的材料轉化方面的研究和制造工作。
霍尼韋爾在印度的增材制造技術中心于2014年8月建成。這是霍尼韋爾在更接近工程中心的地方部署全球技術研發中心的遠見之一。全球實驗室除了支持本地原型、模具和夾具的需求外,還有研究開發增材制造技術的應用的工作。霍尼韋爾正積極致力于通過增材制造減少研發費用。
結語: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國際各大知名科技企業也都紛紛踏入3D打印這塊肥沃的“疆土”,足以窺見其未來的廣闊發展空間。如今,它在材料領域的根基越來越深厚,這也必將促進3D打印在航空制造和汽車等工業領域迎來新一波的“革命”浪潮。同時,在這股浪潮的推動之下,3D打印將逐漸從“小眾”走向“大眾”!